“我是藍天,在中墅工作了10年。”這句話從他口中平靜而出,卻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力量。
在同事眼中,他或許有些木訥,不善言辭,甚至常常被誤解為“撲克臉”。但在這看似冷峻的外表之下,藏著一顆十年如一日的赤誠之心。
他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的“踐行者”,是開拓者團隊的“大管家”,是中墅集團制度標準化的“推動者”。他的一絲不茍和嚴于律己,早已成為公司里的一道標桿。
然而,這一切的背后,是藍天心中那份不變的堅持。
藍天出生在重慶的大山里,初中畢業后在家喂了半年的豬。每天望著遠處的山脊,他總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該被困在這片山坳里。17歲那年,他背起行囊,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車。臨行前,母親塞給他一包煮熟的雞蛋,父親沉默地抽著旱煙,目送他走向山外的世界。
站在上海的街頭,藍天第一次感受到都市的繁華與喧囂。高樓大廈、車水馬龍,一切都讓他既興奮又迷茫。他在工廠里打工,每天重復著單調的流水線工作,晚上擠在狹小的出租屋里,聽著窗外永不熄滅的汽笛聲。生活的艱辛讓他意識到自己的渺小,但他也觀察到,周圍人都在用各種辦法去學習知識與技能。他突然明白,想要有更好的生活,必須學習。
那年春節,藍天被街頭的一塊合肥電腦學校的廣告牌牢牢吸引——“學電腦,就業有保障”。那一刻,仿佛有一束光照進了他的生活。于是,藍天帶著一張皺巴巴的中國地圖,從汽車站到火車站,輾轉顛簸,終于踏上了合肥的土地。
初到合肥的日子并不輕松。那段時間,藍天以書為伴,在昏暗的燈光下,在等公交的馬路旁,在每個天微亮的早上,他都會掏出書本,抓緊時間一切學習。正是這份努力和堅持,讓藍天在面試時遇到了中墅集團董事長動力。兩個不甘于現狀的人,一拍即合。藍天懂得他事業的理性追逐,更懂得他心中深藏的感性之光。自此,便披荊斬棘,櫛風沐雨,一路向前。
中墅成立后,藍天承擔了多個崗位的角色:加盟、行政、人事、企劃……他一人多崗,八面周旋,但每個崗位都是剛剛有所成果,就要聽從安排上任下一個需要他的崗位。他心中始終有一種責任感,總希望能在每個崗位上做出更多成績,既為公司,也為自己。
有一天晚上,藍天正準備休息,突然接到動力的電話:“明天去安慶,那邊需要你。”他沒有一絲猶豫,只說了一句:“后天,我明天把老婆孩子送回丈母娘家。”他知道公司和動力在這個時候需要他,他就站出來。
在安慶,藍天僅用一年時間,將門店從18家拓展到88家,提前完成集團下達的業績指標。面對當地三個品牌的聯合抵制,他總會利用深夜時間,從全局到細節反復琢磨破局之策。經過嚴密的分析,他選擇從邊緣突破,向中心布局。他發動安慶所有中墅門店的員工,一起跑業務,拉資源,談客戶。他在團隊面前許下的獎勵承諾,從未食言。他把一天二十四小時掰開了揉碎了用,不敢有絲毫放松。最終,團隊齊心協力,共同達成年度目標。
多年來,藍天一直保持著深度思考的習慣,這讓他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。他說,“正因為之前的良好習慣與積累,才讓今天的我走得更穩。我相信,事在人為。”
當被問及是如何成為開拓者、精英社的“大管家”時,藍天笑著表示已經記不清了。他只是熱心負責組織內的大小事務,久而久之,大家都自然地認可了他這個“大管家”的角色。在別人眼中或許是小事,但他總是愿意花費時間去完成。他深以為然地說:“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,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。”
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,各個部門工作流程的標準化成為必然趨勢。作為組織服務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,過去一年,藍天和團隊傾注全力,將以往繁雜的工作流程,轉化為清晰的可視化工作標準。從材料提交、內容梳理到建議收集,他們不放過任何的細節。這些努力,不僅為了提升效率,同時,讓每一位同事在工作推行中感受到溫度與關懷。
即便是一些看似“吹毛求疵”的細節,藍天也從未忽視。在他心中,只要對工作有益,就沒有小事。藍天說“截至目前,工作流程標準化從0-1,才剛剛完成第一輪整理,今年還將逐個部門的溝通再細化。”他笑著補充道:“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我們太‘煩人’,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大家的工作更輕松、更高效。”
冰山之下,見熱忱。執行本身或許是平凡的小事,但若能十年如一日地堅持,便能鑄就不凡的光芒。在中墅,正是因為有像藍天這樣的伙伴,將每一件小事執行好,才成就了中墅今天的模樣。
未來,藍天將繼續保持初心。永遠相信,永遠熱血,與中墅同袍一同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。